Sunday, September 17, 2006

一個年份的心情

  過了一個月令人又愛又恨又胃痛的編輯生活,下周一終於可以暫時舒一口氣,到北京去,繼續未完的紀錄片拍攝工作。我的胃收到風聲,由星期六開始就變乖了,不再折騰我。

  早陣子,有記者訪問魯迅後人,讓我突然想讀魯迅。翻出今年在政府舊書義賣中以五大元買入的《准風月談》,結果讀了好幾天,都不願放下。

  《准風月談》編錄了魯迅1933年在上海《申報》以各種筆名撰寫「自由談」專欄的文字。說真的,魯迅的雜文雖然有名,但今天能看得懂的人不多,因為其雜文多是調侃時事和文壇怪現象,我們不活在那個時代、那個context之內,僅觀文字的表面意思是無法理解魯迅想說什麼的。

  這其實也是專欄文字的一個特色,打個譬喻,幾十年後,如果有人看到2006年某專欄文章寫到「巴士阿叔」,相信也只能摸不著頭腦罷?

  我讀的版本,是台灣「風雲時代」魯迅全集版,精彩之處在於它有非常詳盡的注釋和一些備考文章,有助消除「閱讀障礙」。一下子,1933年上海的光怪陸離事(如電車上的售票員不給乘客車票,名為「揩油水」;翻譯外國作品的翻譯家「翻開第一行就譯」;政府出售「航空公路建設獎券」,頭獎五十萬),都活現眼前。魯迅到底想窒什麼,也就一目了然。

  書中收有幾篇文章,是調侃施蟄存的(因他推薦年輕人讀古文,認為傳統文化不能完全拋棄)。本書的編者為了令讀者看得明白,輯錄了施蟄存反駁魯迅的一些文章,兩人筆戰的脈絡因而分明。以前,對於魯迅這些敢於反對舊禮教、敢於指出中國人劣根性的知識分子,我是很敬重的;不過,也人長大了,對五四時期的歷史多一點了解,今天的我,對施蟄存這些在「反傳統」潮流如火如荼的時勢下,仍敢於提出反對意見的人,反而愈來愈敬重。如果我們今天真如魯迅等人所提倡的那樣,不讓學生接觸任何古文、詩詞和中國文化,那將是另一種模式的文革。

  雖然我不很贊同魯迅對舊文化的立場,但無可否認,他的文字很精彩(如施蟄存所言,魯迅的古文底子很深厚,對他的寫作很有幫助)。但讀《准風月談》,不單單是讀魯迅令人捧腹又抵死的文字,也同時是在讀1933年歷史的細節,讀一個年份一些人的遭遇、心情。這當然比起讀一本臚列大史事件的狹義歷史書來得有血有肉,也更有「煙士披里純」(即是inspiration,魯迅語 ^_^)了!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公司裡偷閒溜溜網絡,逛到此地.
對於中國文化的走向問題,我是持著"哲學/科學為幹、中學為枝"的看法的,通往羅馬之路眾多,魯先生對舊文化的立場偏激了點,但此路可能也通的(:

Anonymous said...

小息, 好奇想知星期六你是不是會來Kubrick一個蘇丹電影+座談, 因為收到一個報名,個英名文同你一模一樣的。如果是的話,到時相認吧!

小息 said...

對呀,那就是我了!會和陳燕萍一起來的。

Anonymous said...

:D

qing wa sai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