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09, 2005

陳年剪報

  馬家輝是我喜歡的學者/雜文家之一。他總是認真地寫,絕不欺場。看到今期《讀好書》那篇「馬家輝的書房」,其中一段提到他早年在東方日報寫專欄的舊事,我赫然記起書櫃裡藏有一些舊剪報,當中幾篇,正是馬家輝十多年前的「少作」。

  翻出來細讀,才發現寫得真是細致;也許少了今天的一份老練,但耐讀程度一定比今天報章上大部分副刊文章為高。除了歎息當年的東方日報竟有空間容納這種高水準的文化觀察之外,這些剪報也真勾起我不少回憶。

  1991年,唸中六的我仍然是一舊飯團,對很多事情一知半解。因為89民運的刺激,那幾年囫圇吞棗地看了一些與中國歷史有關的書,印象最深的是戴厚英的傷痕文學《人啊,人!》。雖然隱隱然地想更深入地理解這個世界,但是日常的生活不外乎返學放學,聽人人在聽的流行曲,讀些所謂名著卻根本不明所以等等。一眨眼,已經脫離了「青年」行列,依然時不時像一舊飯,可幸的是,現在終於可以作一幾乎全職的學生,認真思索很多還未想通的問題。

  馬家輝說,每次回台北,看到自己書架上的書,都會感到溫暖,因為他會記起自己年少時「心中有無限的問號,那時又有意志解開那些問號。」「不像現在無論有沒有問號,都會將問號擱在一旁」。有心無力,真是中年人的悲哀。可以做的,也唯有是盡力而為罷了。


  我一直希望可以讀到馬家輝的雜文結集,但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人總是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而寫書這回事卻是永遠沒有所謂最好的......唯有繼續引頸以待。


〔上圖:「世紀末啟示錄」專欄;左圖:「博士生日記」專欄。兩者皆刊於東方日報,時約為1991至1992年左右〕

7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看到《讀好書》那個訪問時, 也想起當年在東方看過他的專欄 (唉我爸十幾年來都是買東方), 但也不是你貼的這兩個, 而是每天以一個「人生問題」為中心的文章, 後來結集成《人生問答》... (不知有否記錯另一份報紙, 不過年代是差不多了).

當年也學人剪過報, 但後來都丟掉了, 大抵沒料到有一天自己會那麼重視"過去"...

(另, 以傑出"青年"和 "青年"文學獎的標準, 你應該還沒有脫離青年的行列啊)

小息 said...

我也是看東方長大的,直至家裡的報紙改由我去買後,才變成了看明報,那大約是大學時候了。

所謂年輕,我想應該是一種精力充沛的心境吧,什麼都想試想做,敢試敢做沒有任何自己設立的禁區。但話說回來,這心境又著實需要年輕的身體去配合...以前往往看書看到三更半夜,可是現在讀書卻經常被周公急call,記憶力又極速衰退,這才驚覺「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野蟹 said...

想不到你這麼年輕便開始剪報,我要到讀大學時才曉得剪報.現在都有繼續剪,不過,沒有條理,東放一篇,西放一篇.
以前多數剪明報,近幾年,最喜歡剪信報.

小息 said...

我現在仍有剪報習慣,九一一、七一遊行的報道我都有剪存。偶然取出來讀一下,真是百般滋味。

Anonymous said...

舊剪報很快變黃,容易感到時間飛逝

K. said...

早年一直有剪報習慣,但現在已改為電子剪報。沒法,空間所限。

偶然路過,你的blog果然是散步的好地方。

Anonymous said...

http://makafai.blogspot.com

here comes ma ka f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