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7, 2006

農民下一代的課桌在哪裡?

   在北京海淀的風入松買了不少好書,其中《我的課桌在哪裡?》(黃傳會著,人民文學出版社)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真不明白,為何香港賣大陸書的二樓書店,來來去去賣的都是一些無法令我提起意欲購買的書。也許因為大家都只是在深圳入貨?其實中國有很多好書我們都錯過了。如果我有錢辦一間大陸書書店,一定會入最精彩的貨色;馬國明老闆話齋:「無人買,咪自己要囉!」

  近來喜歡讀一些和中國大陸國情有關的書籍。這本報告文學講的,正是北京數以十萬計農民工下一代(沒法受)教育的嚴重國情。

  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其中超過一億為流動人口。中國農村生活太苦,農民遠離家鄉跑到城市找工作,是為農民工。農民工的下一代,跟著父母來到城市,但因為沒有城市戶籍,無法在正統學校唸書。並不是說學校絕不取錄外省學生,但取錄的前題,是必須繳付幾千元的借讀費、贊助費。

  中國各個省市的教育經費,是中央政府按該地登記戶籍的學童人頭比例而定下的,因此外地來的學生,便需自掏腰包付出本來該由政府付的費用。(所謂贊助費,意思也許是由學生自己贊助學校,來讓自己讀書?)十多年前,河南固始縣一名鄉村教師張保貴,見到在北京收廢品的同鄉竟無奈地將子女送回老家又舊又破的鄉村學校讀書,才知道原來農民工子女很多都無書讀。他因而興起到城市開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念頭。於是,他在北京某廢品市場租了兩間小平房,招了十多個無書讀的孩子後,便正式辦起「學校」了......

  張保貴之後,北京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如雨後春筍湧現,但大都非常簡陋。又因為有利可圖,部分學校純粹是為賺錢而開,令質素良莠不齊。可沒有這些非法辦的學校,很多農民的孩子們,可能到今天仍只能整天遊蕩、無所事事,繼承上一代的貧窮命運。因為中國當局對農民工子弟學校一直沒有清晰的政策(也難怪,始終這是新興事物),這些設備異常簡陋的所謂「學校」,不時被政府查封、取締(有些經過多番斡旋,終於取得辦學准許證),卻是農民子女脫貧的唯一希望;中國國情之荒誕,實在已超越了人的想像能力。

  [有法不依是中國的特色。書中提到,北京市雖於零四年下發通知,對農民工子女免去借讀費、贊助費,但事實又是另一回事了。「中央針對農民工的政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為什麼?關鍵是利益問題。」「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中央財政沒有下撥資金,造成輸出地和流入地政府都不願意管。」據零四年的一項官方統計,北京市流動兒童人口已超過31萬,其中21萬在公辦學校就讀,二萬在「有牌」的民辦學校就讀,八萬幾在「無牌」的民辦學校就讀,幾千名兒童未入校就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