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08, 2005

盲眼手錶匠四

  上篇所提到的三個爭議性問題,其實以第三個最棘手。但且先看看頭兩個問題。

  問題一與二多少都是關乎化石證據的問題。綜合我看了的一些資料,科學家一般認為,有愈來愈多證據支持進化論。當中或存在一些具爭議性的地方,但最低限度,直至目前為止,地底的化石層次序是支持進化論的講法的:兩棲類化石不會在魚類化石下面,哺育類化石不會在爬虫類化石下面--這與進化論所提出的物種出現先後次序吻合:即是魚、兩棲類、爬虫類、哺育類、靈長類、最後是人...... 〔有關支持進化論的其他一些證據,可參考這本書中,「Evidence Supporting Biological Evolution」一章,網上可看全文。這是非常精簡的一本書,由美國一群頂尖科學家/進化論學者撰寫的進化論普及讀物〕

  關於新物種是如何出現的問題,進化論其中一個學派「Punctuated Equilibria」(主將包括著名學者Stephen Jay Gould)提出了很合理的解釋。其所描繪的新物種進化圖像是這樣的:

  當某一物種因為地理環境而分隔於兩地時,兩群生物會因為環境的不同、突變的不同以及「天擇」的影響,而出現很多不相同的身體特徵,最後,兩地生物因為差異太大而成為兩種無法互相交配的生物,新物種逐產生(所謂「新物種」的定義,就是一種不能與已有物種交配的物種);稍後,此新物種因各種理由去到「舊物種」生活之地,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兩物種會處於一種停滯的狀況,沒有任何進化發生。

  「Punctuated Equilibria」的講法,其實可以說是學者們按著已知的化石證據而構想出來的理論假設。長久以來,已發掘的生物化石顯示,新物種是突如其來地出現的,新舊之間,沒有舊物種漸漸過渡到新物種的化石證據。在達爾文的時代,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一般是以「化石資料未夠多未夠全面」來作為解釋,而「Punctuated Equilibria」就是嘗試化解這個化石之謎:已發掘的化石中找不到物種在「進化中」的證據,因為物種是在另個地方進化的!就算我們在發生進化的地方進行化石發掘,也會因為進化的時間很短促,而大大減低了「進化中的動物」變作化石的機會。

  對於化石證據的問題,我自問是門外漢,也不知道最新的發展是如何,因此無法評價。現在且來談第三個問題,即生命之源的問題。

  「地球上第一個生命體,不可能是偶然由非有機物質產生的」,是創造論者最常高舉的反對進化論理由。對此,Richard Dawkins特別闢出一章來回應。

  Dawkins是以機會率來回應這個問題的:這種偶然性是有可能的,因為其所涉及的時限是如此之長:

  The fossil history of earth suggests that we have about a billion years to play with, for this is roughly the time that elapsed between the origin of the Earth and the era of the first fossil organisms.

  即是說,由地球開始形成(約45億年前)到首件生命體在地球出現(最古老的有生命化石是屬於35億年前的),之間相差了10億年〔這令我想到李嘉誠捐給港大醫學院的十億。將十億元換成十億個一元大餅,然後每年使用一個,是就我用來visualize「十億年」的方法〕,因此由死物變出生命這一過程,足足有十億年的光陰可供差遣/玩弄。而Dawkins認為十億年是「夠用有餘」的。

  第一個生命的出現,到底算不算是個奇蹟?還是一種「超級好運氣」呢?有時我會覺得,在十億年裡的確什麼也有可能發生;但有時我又會懷疑,非有機物質真的可能變成有複製能力的「生命」嗎? 至於Dawkins所採的態度,和哲學家休謨所採的是一致的,就是否定「奇蹟」:

  Events that we commonly call miracles are not super natural, but are part of a spectrum of more-or-less improbable natural events. A miracle is a tremendous stroke of luck.

  奇蹟?運氣?我贊同「進化論」的最基本原理,即「天擇」加「突變」可以令物種進化及令新物種產生,因為cumulative selection的效力的確驚人。但若回溯到「物種進化」最初始階段時,cumulative selection還未有機會出場,生命體的首度出現只能靠純粹的「運氣」……我是傾向認為很多所謂奇蹟只是彩數。但生命出現也只是彩數?這個結論卻令人不安。

  但不安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漸漸發現,這種不安感的浮現,並非因為我們覺得「死物爆出生命」的機會率超細(因為如何細也都總有可能),而是因為我們在情感上難以相信,一種理應是神聖的東西,其來源竟是如此不神聖,如此不必然,如此「其求」,如此「咁啱得咁橋」……!生命之美/之充滿著智慧的設計,難道不應該deserve更高尚的來源嗎?

  至此,相信我們已來到了創造論和進化論爭拗的根源點,也即是又回到Design Argument了!反對進化論的,認為Life deserve more than chance。同意進化論的反駁:Why not?

  現在我仍想追問的是:為何人會本能地認為生命是神聖的呢?

  愚見認為,那是因為生命當中,存在一仍未能被解釋清楚之物,令我們感到生命不可能僅是物質的演化。此物隨著生命而來,又隨著生命而逝;它令我們知道有我和他人之別,知道過去我的生命本不存在,未來我的生命會有盡期。它令我們無法只是單純的按動物本能過吃睡繁衍的生活,而必得尋找存在的目的,必得問我是誰?我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我所指的,是「意識」、「自我」。是一種能抽離於自我然後對自我作出思索的奇妙能力。

  「進化論」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地方原來是它的潛台詞:「我」的存在只是「咁啱得咁橋」,「我」的來到這世界和消失於這世界原來是「無解」的,一切實屬巧合……

  但也許生命就是如此的一種因緣際會,也說不定?我們暫且放開不安感,也暫且不上溯至宇宙的起源的問題(容後再談),先來看看生命是由「死物爆出來」的假設,是否有科學證據支持(畢竟人類有時對自己有太高的評價)。〔之四〕

6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我的論文用的唔啱真係punctuated-equilibrium model...

小息 said...

這世界果然有很多很多的偶然和巧合...不知punctuated-equilibrium model是否算是最當時得令的進化論流派?

Anonymous said...

有關其他流派,我不太清楚.
不過Punctuated-equilibrium model強橫之處,在於夠膽以單一理論同時迎戰[變動]與[穩定]兩股力量.其中還有不足,但已經是一個突破.

講起巧合,原來我們在差不多的時間,分別在寫同一例子...

在你撰寫[第五回]之際, 或者我正在這邊廂寫punctuated-equilibrium ...

這種感覺很特別.
也許因為你已認識了我其中最要好的幾個朋友...物(種)以類聚(他們可能打死唔認,立即劃地為界)...

等你.

野蟹 said...

非常深奧,又多雞腸,看不明白.
投降.

Anonymous said...

很多精采的[進化論]故事和理論都是用英文寫的...
連最常用的辭彙都沒有相關中文譯名.
確實很不方便.

小息 said...

其實可能是因為我寫的時候跳了太多steps。今天又改了一些內容,野蟹睇睇啦。